第一百七十七章:与朕有难同当(1 / 2)

锦衣 上山打老虎额 1832 字 1天前

现如今新县是百废待举。

清平坊乃是商业最繁华的地方,而天桥坊现如今却移去了不少商贾的家眷,他们在那里买了地,置办宅院。

唯独这城外所开辟的新区,占地是最大的,而且用的乃是张家自己花钱买的地,不过现在张家鸠占鹊巢,原本此地又荒凉,自然而然,也就没人来和新县争抢了。

新区占地很大,以农地为主,张静一甚至打算,将这里与张家的昌平之地,用道路连接起来,将来作为新县的工坊和农业的基地。

之所以有这个想法,倒不是张静一有什么穿越者的先知先觉,而是突然涌入了这么多的流民,如此多的人要安置,若是只靠从前新县的产业,迟早是要出乱子的。

现在张静一等于被赶上架的鸭子,只能硬着头皮,为这越来越多的关中流民们找出路了。

其实朝廷发放的赈灾钱粮,一向杯水车薪。

这么多青壮力,也没有办法一直养着。

除了一批最精壮的去了军校,其余的,要嘛就分发土地,要嘛就让商贾们吸纳一些。

可这显然还不够。

张静一索性咬牙,要建立一条从清平坊直通昌平张家的道路。

地是现成的。

当初有了这个念头之后,张家便开始不露声色地购买土地。

昌平的地大多不值几个钱,可要修路,就要花钱,而且是大价钱。

这事儿跟张天伦一商量,张天伦便忍不住埋怨:“咱们张家现在是有钱了,如今又是皇亲国戚,哎,说起这个,我便想起了……”

“爹又想到三叔公了?”关于三叔公的传闻,张静一已经听得耳朵都长茧子了。

张天伦摇头道:“我想起的是长生,哎,不知道这孩子在宫中怎么样了,饿不饿,冷不冷。言归正传,你既提到了三叔公,那么为父就只好说一说了,遥想当初……你三叔公去岭南卖皮袄子的时候……”

张天伦虽每次都要好好的劝说儿子,可他就是如此,什么事都磨不过张静一的,但凡张静一铁了心要去做的事,虽是百般不情愿,可最终却还是不得不支持。

如今……大量的流民开始开垦土地。

劳力们则被组织起来,有的修路,有的治河。

疏浚河道,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事,因为一旦屯田,就有必要抗旱和防灾,若是没有水利工程,那么就当真只能靠老天爷吃饭了!

县里大兴水利,既可用来灌溉,也是为了防灾,有百利而无一害。

军校现在也兴办得如火如荼,张静一做了校长,卢象升则为常务副校长,又想办法从锦衣卫挑选了几个军事的人才为教导队队长,这骨架子便有了。

天启皇帝某一日想起了张静一募兵的事,突然询问魏忠贤:“魏伴伴,这张静一此前不是奏请募兵吗?怎么,他这兵募了没有,叫什么军?是张家军,还是什么?”

魏忠贤像吃了苍蝇一样,迟疑着道:“其实……奴婢也说不好。”

“什么意思?”

“他这兵,不叫什么军,叫新县军校,陛下,这是学堂,不是军马。”

天启皇帝:“……”

魏忠贤道:“就因为这个,现在满天下的读书人都在骂张静一,听说此人开学堂,侮辱圣人名声……又有说他不务正业,坏人心术。”

魏忠贤本以为陛下会勃然大怒。

谁料到天启皇帝哈哈大笑:“他也有今日,这些日子,朕也没少挨骂,说朕钦点管邵宁,是违背了祖宗之法,朕还在想,身边少了一个伴呢,现在好啦,知道他也成日被人谩骂,顿时觉得心里舒坦了许多。”

说着,收起笑来,又道:“这当兵是当兵,从军是从军,和学堂有什么关系呢?这当兵吃粮,莫非还指望一群书生吗?张静一这是好心办了坏事,朕看……他这事,最后会变成四不像,肯定不成的。”

别的事,天启皇帝不懂,可论起军事,他乃是行家。

魏忠贤道:“他成日想着和建奴人野战呢。”

天启皇帝摇摇头:“若能战,朕会吝啬钱粮吗?九边这么多军马,浪费了多少钱粮,为了修筑防务,这花费更是多了去了,他呀……这一次是骄傲过头了。罢,不管他,由着他去吧。”

…………

新区要干的事很多,尤其是河道的疏浚,甚至张静一异想天开,想要修建水库。

修建水库的好处很多,一旦建成,附近原本的荒地,便可称为良田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