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7章 有坏消息(1 / 2)

转眼就是十月中旬,此时田地里所有庄稼都已经收割,勤快的人正翻耕土地,准备下一季的劳作。

夜风带着凉意掠过山脊,惊起黄叶如细雨沙沙。

青山院的厢房里,江团捏着江景文带回来的书信,眉头紧蹙。

一边正写着账本的江景阳探头过来:“娇娇,你看啥呢?今天景文一回来你就这心神不宁的?”

江团猛的惊醒:“没什么,就是尹大哥在信里说,新北府那里的灾情还是严重,他们可能好长一段时间不会回来。”

自从江景阳过生日以后,尹陶写信回来都会给青山院单独一封,按江团的要求,简单说一些如今外面局势的事。

早些时候尹陶就在信中写着,让江团多买粮食存下。

想到以后还能酿酒出售,江团就趁着秋收粮价低,在镇上抢购回来几车粮。

现在江家存放的粗细粮加起来差不多五千斤。

她觉得尹陶他们在外,所得的消息肯定比自己多,况且梧君阁也在暗中收粮,这一定是提前听到有什么风声。

果然才半月县里就下了秋税通告。&#24378&#29306&#32&#121&#117&#101&#119&#101&#110&#121&#117&#97&#110&#46&#99&#111&#109&#32&#35835&#29306

江景阳听说是尹陶不回来,他只唔了一声:“那里灾民太多,恐怕会起瘟疫,医馆都忙不过来。”

尹陶现在跟着医馆的人在新北府一带救助灾民,肯定没办法随便回来。

听说那边去年的冬旱就连着春天旱,又遇上大伏天,农户早就颗粒无收,饿殍满地。

听到这样的惨状,若不是离着新北府近千里路,江景阳都想送些粮食过去。

感叹两声,江景阳又埋头算账,一张脸皱成苦瓜:“娇娇,我们今年给官府交粮恐怕都要五千斤,村里好多人家都说要过不下去了。”

“啥?”江团吓一跳,自家有租地十亩,薄地三亩,就这十三亩地,怎么要交五千斤。

大夏的赋税是以每亩两成收,看起来比较重的。

但地有厚薄之分,真正按两成收的都是上等良田,只能种杂粮的薄地只收一成到半成。

再加上万宁镇这里每年还勉强能算得上风调雨顺,一年下来亏亏丰丰,粮食收成也太平。

交完官府的赋税,自己家年年虽然没有余粮,也没有出现饿得过不下去需要卖儿卖女。

江景阳这才想起,小妹一天都在蒸馏花露,连后院都没有出,自然不知道下午才送进村里的县衙布告。

他忙解释道:“今天下午,镇上的役勇给秦村长送来今年粮税,是按每亩四百斤,交四成计算。”

“四成?”江团再次惊呼,这是突然翻倍了,而且这数目也不对呀!

她不知道以前这里的情况怎样,只知道自家旱稻亩产有四百斤,其他人家最多亩产也就三百斤。

要是按一亩地四百斤算,交完四成税,也就是每亩粮税从八十斤变成一百六十斤,自家剩下的连一半都不到,仅够自家吃的。

毕竟对大多数农户来说,家里的银钱开销主要靠卖粮食,没粮可卖,这日子可就不好过了。

自家十亩租地,按协议是伯父他们给,今年赋税涨了,可能自己家要补贴一些,这些都是小事,也就八百斤粮食,还给得起。

问题就在怎么多出几千斤粮食了?

“哥,以前我们家要交多少粮食?”江团满脑子都是疑惑。

江景阳放下笔,开始掰着手指给江团算账:“以前我们租大伯家的地,一共交三成收入给老宅,其中两成是大伯他们送去交税,剩下的才是租子。”

因为农户交税时,收税官会按粮食的饱满,干湿,杂质扣去一些,所以上交的粮食会比实际的多。

大伯家真正留下的也不到一成。

以前的亩产都是按三百斤算,江青山需要每亩交粮九十斤,十亩九百斤。